YANG标准化协议的全称是Yet Another Next Generation,是让不同品牌的网络设备说同一种话的标准化数据建模语言
宽带网络中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的配置规则和状态信息都是它来定义
其实它并不是一套复杂的代码
更像是说明书
比如说我用两个不同品牌的交换机和路由器,想要配置一样的宽带参数,可能就会出现两个设备配置代码不一样的问题
比如A配置100M的带宽用的代码是speed 100000K,B就是bandwidth 100M
要是小型场景确实不算啥,大不了细心一点,反复的对比一下命令的对错,差不多就可以运行了
但大型场景就没法搞了,给你来个几十台设备,那不是麻烦透顶了嘛
所以YANG的作用就是定制了一套标准的普通话,大家都能看得懂并利用交流
广西使用案例
比如说某个柳州的制造公司如果用了华为的总部路由器和华三的分厂交换机,配置分厂到总部的宽带传输优先级的时候
就得敲命令了,qos priority=5是华为的,priority-level 5是华三的,两者命令其实差不多,很容易记混
但采用YANG后,IBN直接给设备下发yang:qos priority=5就可以了,不仅方便了而且还提升效率,错误率也会更低
YANG的核心作用是什么?
定义标准
就好像我前面举的例子一样,传统运维中,大家的代码、配置格式和状态反馈其实都不一样
相互配合或设置就会比较费劲,可能管理者要学好几套系统的知识,但有了规则之后就会变简单
支撑IBN的意图翻译和自动执行
所谓IBN就是可以把人说的话转换成网络指令并配置,比如说你想修改路由器的传输单元为1500,你就可以直接说出来
系统可以识别并帮你修改,但它可能不是那么通用
再结合YANG的这些命令模型,生成所有设备都能识别的配置指令,效率马上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