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刷手机和打游戏的时候会卡顿吗,多设备连网的时候就容易拖垮带宽?其实这些问题有一部分是由咱们使用的WiFi版本有关系,可能大家都不大看重这个,认为家里有个几百M的宽带就够用了
但实际上不是的,选不对的话也无法发挥出宽带的性能。今天我会从第一代讲到现代的第七代WiFi,给各位讲讲它们的重要性
第一代:802.11a
技术核心
问世于1999年,是首个采用5GHz频段的WiFi标准,跳出了早期2.4G频段的拥堵问题,它通过正交频分复用(OFDM)
将无线信号分割为多个子载波并行传输,减少信号干扰的同时提升效率,但由于穿墙能力太差使用效果并不算太好
参数
频段:5GHz,支持12个非重叠信道,抗干扰能力优于2.4Hz
理论速度:可达到54Mbps
覆盖范围:约30~50米,但穿墙能力较弱,适合短距离使用
它将OFDM技术引入,为后续高速船速奠定了基础,但因高频段的原因,设备成本较高、兼容性也差一些,普及度不是很广
第二代:802.11b
技术核心
它和第一代都是在1999年推出,但主打的是2.4GHz,虽然穿墙能力和覆盖范围都更好了,但没有一代快
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过将信号分散到多个频率传输,兼容性和抗干扰能力都更好了
参数
频段:2.4G,支持三个非重叠信道,但容易受到各种家电和蓝牙设备的干扰
理论速度:可达11Mbps,可以在1~11M自适应调整
覆盖范围:约50~100米,穿墙厉害,适合长距离使用
大多的设备都支持它,而且成本还低。成为了WiFi走入家庭和小型办公场景的大功臣,但由于速率较低,难以满足多媒体需求
第三代:802.11g
技术核心
于2003年推出,融合了一代的高速和二代的兼容性,在相同的频段引入了OFDM技术
同时保留第二代的DSSS支持,网速较快的同时也保证了兼容性
参数
频段:2.4G,继承了802.11b的信道资源,兼容旧设备
理论速率:可达54Mbps,虽然与一代持平,但覆盖更优
改进:支持动态频率选择DFS,减少同频段干扰
解决了一二代的兼容性割裂问题,推动了WiFi在家庭影音,网络游戏等场景的普及,成为了2000年代中期的主流标准
第四代:802.11n(WIFI4)
技术核心
于2009年推出,引入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通过多根天线同时收发信号,实现了空间复用,无需增加频段资源就可以提升速率
同时支持2.4和5G双频段,兼顾覆盖和抗干扰能力
参数
频段:双频模式,可自适应切换
理论速率:单流较强,可达150M,4流可达600M
改进:支持动态频率选择,减少频段之间的干扰
首次将WiFi速率推向了百兆级,支持高清视频和大文件传输等真正上难度的需求,成为了告诉网络的代名词,也基本确定了后代的技术框架
第五代:802.11ac(WIFI5)
技术核心
于2015年推出,专注优化5G频段的性能,采用更高的信道带宽80\160MHz,和高阶调制256-QAM
同时支持多用户MIMO,可同时为多个设备分配带宽
现代大部分家庭仍然采用这一代,别小瞧它,人家并不落后哦
参数
频段:仅支持5G,各位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查看自己家的网络信息,这个频段是采用五代技术的,是当前时代的主流,而被放弃了2.4则是四代技术,这代更专注于高速传输
理论速率:单流可达433M,8流可达3.47G
改进:高密度场景优化,支持多用户同时连接,波束成形精度提升
推动WiFi进入千兆时代,满足4K视频,VR等大带宽需求;成为家庭和企业高性能网络的标配,直到2025年仍然是家庭宽带的主力军
第六代:802.11ax(WIFI6)
技术核心
于2019年推出,主要针对高密度设备场景,比如网吧、企业和工作室等地方,引入了OFDMA技术,将信道划分为更小的子信道
实现多设备并行传输,同时支持1024-QAM调制,和更长的信号传输时间,提升速率和覆盖
参数
频段:双频段,兼顾覆盖和速度
理论网速:单流可达1.2G,8流可达9.6G
改进:增加了目标唤醒时间,减少了设备工号和BSS着色,可以和邻居的网络互相隔开了,减少干扰
从以往的追求速率变成了提升效率,可以更好的适配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降低手机和传感器的能耗,成为了智慧家庭的支撑之一
第七代:802.11be(WIFI7)
技术核心
于2024年推出,进一步突破了带宽和速率限制。采用320MHz超宽信道和4096-QAM高阶调制
结合多频段聚合(6G、5G和2.4)与多用户MIMO增强,达到了16流和万兆级传输
参数
频段:三频段模式,提供了更多无干扰信道
理论速度:单流可达2.4G,16流可达30G
改进:多链路聚合,设备可同时连接多个频段,增强型MIMO也可以支持更多设备并行传输
针对了8K视频和元宇宙、工业互联网等专业需求